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蒼茫江面,潘鴻達已整裝待發,他要前往通信鐵塔,新一天的工作。攀爬180節鐵梯,在60米高的塔頂作業,這是潘鴻達的日常工作寫照,也是千萬高鐵線上的無線通信“偵察兵”護航高鐵正常運行的生動縮影。
“天線分。”潘鴻達從包里掏出兩大“法寶”——角度儀和方位儀,這是測量通信天線的角度是否與線開通時保持一致的關鍵。正值隆冬,寒風刺骨,通信塔周圍霧氣繚繞,在塔上仿佛置身云端,給測量通信天線工作增加極度。
無線通信質量的好壞,直接關系著高鐵列車的運行安全。高鐵列車在行駛過程中,信息、前方況、運行速度等調度指令通過鐵部門專用的無線通信信號來傳輸。無線電信號受到嚴重干擾或中斷時,列車就像手機沒了信號,將會“失明失聰”。干擾信號的出現就是出動號令,無論白天黑夜,不管酷暑嚴寒,潘鴻達都要第一時間奔赴現場,填補漏洞,織牢鐵無線網絡。
空曠的江面上,潘鴻達穿的工作服在四周藍色的映襯下格外醒目。由于天氣漸冷,金屬零件受熱脹冷縮影響,給天線帶來微弱的角度偏差,為了測量結果準確,潘鴻達脫掉了爬塔時用于防寒防滑的專用手套。測量完天線角度,潘鴻達對每根線纜連接處進行詳細的檢查。在他的眼中,自己的工作責任重大,關系著高鐵安全,不能有一丁點隱患。
半小時后,潘鴻達結束塔頂作業,通信塔爬升通道狹窄,攀爬過程會大量出汗,在下塔的過程中噴砂機專用手套,塔頂持續的大風已將他的手腳吹得僵硬。
安九高鐵在廬山站與武九客專、昌九城際、京九鐵、武九鐵四條線匯聚,加上長江水面船舶穿梭,受水面的反射、船只等電波影響,這里的無線電信號干擾源多而雜,排查起來難度比其他線米高的鐵塔,潘鴻達和唐柳平常還需要翻山越嶺去排查影響鐵無線信號的干擾源。
讓“無形”的電波,通過屏幕顯示的波形圖,在他們手中的地圖上化為“有形”是潘鴻達和唐柳攻堅克難的關鍵。拿出儀器采集不同地理的信號強度,排查信號干擾源,在山野間來回行走十幾公里……高強度的工作下,潘鴻達和唐柳一走就是十年。
常年在外工作,休息時間不定,唐柳他們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很少,為了彌補缺憾,唐柳運用自己無線電專業特長,為兒子制作了一個可以“無線”的小玩偶。每次兒子想爸爸時,只要按動手中的玩偶,唐柳這邊的器就會亮起,并發出“我想你了”的語音提示。“就像高鐵時刻著通信鐵塔的信號一樣,我也想用這樣的方式,讓兒子時刻感受到我的守護。”唐柳笑著說。
十年來,潘鴻達和唐柳了高速鐵和通信事業的飛速發展,對于潘鴻達和唐柳而言,十年間徒步行走的通信測試是他們仍未看倦的風景,對于中國高鐵而言,空中的無線網越織越密,交通強國、網絡強國、數字中國的藍圖在奮斗者們的努力下逐步實現,正如唐柳所說,護航“中國速度”,他感到十分驕傲和自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