船舶修理是指船舶的船體和結構、機器或設備、舾裝或構造、系統等在船塢或船廠進行修理,以達到其原設定的狀態或功能要求并能夠繼續使用。
“十四五”開局之年,修船企業無疑將迎來更好的外部發展。不過,“本地不要修船”“本省不要修船”等政策導向,讓個別地區修船企業前景不容樂觀。對這些修船企業而言,環保政策已成為影響其的關鍵因素。修船是國家戰略性行業船舶工業以及航運業的重要一環,其健康發展意義重大,對修船企業避免“一刀切”“一鍋端”,實施差別化政策推動其高質量發展才是正途。
“十三五”以來,修船行業深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要求,加快構建生產清潔化、廢物資源化、能源低碳化的綠色生產方式,通過一系列的技術創新措施和內部管理手段,不斷提升綠色發展水平。例如噴砂機配件,,不少修船企業超高壓水作業設備已全面取代傳統噴砂作業設備,智能化涂裝設備的研發及應用也大大加速。同時,相關修船企業建立了綠色管理規范,為綠色修船管理模式的有效運行提供了保障高壓水噴砂機。得益于全行業的共同努力,修船企業綠色修船已經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。
當前,我國船舶修理行業競爭還處于較為激烈的階段。主要表現為以下3方面:一是產品結構不合理,中低檔產品比例過高;二是部分產品出現結構性、階段性過剩;三是技術創新能力不強,競爭力和新增長點尚未形成。船舶修理行業競爭激烈、市場化程度較高。但由于產品的同質性,大部分企業很難在產品.上取得差異化的競爭優勢,且國內船舶修理企業生產的大部分項目產品為中低檔,廠家的議價能力較低,由此,行業內上規模的企業數量較少。
我國主要修船企業取得了不俗的業績。19家“SPCC”共完成產值290億元,同比增長22%;修船完工艘數5079艘,同比增長9%;所有實現盈利,其中,4家企業產值超過20億元,產值總量創下建廠以來的歷史新高。脫硫裝置改裝業務火爆是我國修船行業實現歷史性突破的主要支撐。
很難想象的是,在取得輝煌業績的這一年,修船企業始終面對著疫情的嚴重沖擊和干擾。為實現疫情防控和生產發展兩不誤,修船企業持續推進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,落實各項疫情防控制度,在進廠人員管理、防護物資采購、安全生產管控等環節扎實抓好疫情防控工作,并使用智能卡口、視頻等科技手段,有效加大防疫力度,為生產經營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。
目前,國內修船產業的產能整體處在供大于求的狀態。一方面是國內現有產能規模供大于求,再加上近幾年國內部分造船企業受利益,開始轉向修船業務;另一方面是國內修船市場需求下滑,由于國內部分地區的疫情防控政策變動,導致部分修船訂單流向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東南亞修船廠,再加上全球航運市場復蘇導致運價高漲,船東進行改裝或大規模修理的意愿不強。上述綜合因素造成國內船舶修理市場產能過剩風險進一步增大。